保送资格的那些事
前天看到新闻,说明年起省级、国家级竞赛都没有保送资格了,国家级竞赛还可以加20分,但要经过种种批准。再想要保送,就得进集训队了。
尽管新闻后面有说新政策只对明年起的高一新生有效,对我们没什么影响,但这条新闻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昨天大家去中山参加NOIP的发挥,发挥失常了。
这种新闻对走在竞赛道路上的学生而言无疑是晴天霹雳。
先从保送资格本身谈起吧。
我的妈妈当年上大学也是保送的,但当时是因为她成绩特别好,而且是各科成绩都特别好,因此提前获得了上大学的资格。但是,现在的竞赛保送完全是为了另一种目的。参加奥赛的学生难免有些偏科,且在竞赛上付出太多时间无疑会影响到主科学习。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使得许多想全心投入竞赛的人有所顾虑:万一考不上大学怎么办?于是,为了让尖子生放心参加竞赛,高考可以免掉。
其实,华附的初三1政策何尝不是如此?专心竞赛,中考可以免掉。
但是,政策变味了。那些偷偷骗取保送资格的黑幕先不说,光从学生测策略上来看,越来越多人开始视竞赛为高考之外上大学的另一种手段。
就像某些初二的同学,目标仅仅是考上初三1、绕过中考,至于竞赛什么的管都不管。有无数家长也只是希望自己的小孩努力混个省一等,然后高三那年省省心。
这样无疑歪曲了保送政策的本意。国家无非想让学生放心准备竞赛,却弄来一堆压根不想竞赛只想享受不用高考的清闲的人,那政策当然要改。
怎么改?现在,门槛提高了,要进国家集训队才行。
拿省赛一等奖其实并不难,本来王梓仲可以在初中拿三年的数学一等奖的,只是初三有事而浪费了机会。我本不专攻数学,也凭着那点破底子从初二开始拿了两年一等奖。广州市就有一百多个一等奖,他们之中根本不打算打到IMO、拿国际金牌的有多少?我算一个。所以,初中数学竞赛一等奖本来也没保送。
但是高中那边不一样。王梓仲在初三拿了数学高联一等,当时我们就开玩笑说他有保送了。当然,作为初三学生,他没有拿到高考保送资格。到了高一,黄一冽、王梓仲一起拿到了高联一等,保送资格就算收入囊中了。当然,他们都是数学组的,也肯定愿意为一块IMO奖牌而打拼,因此这门槛并不低。全部拿到一等的人里面,能说“这算什么?数学是业余爱好罢了”的人屈指可数。只是,进冬令营的分数线高高在上,冬令营后还有集训队,然后才到国家队、IMO。参加IMO拿国际奖牌的梦想,其实还很遥远。当然,班上一票数学组同学不会因为没拿一等奖、没保送而放弃数学竞赛,还早着呢。
但我要谈另一个例子。郭立业,一个为了NOIP比赛休学一个月的高三学生,这次拿到了不错的成绩。之前黄老师形容他的行为是孤注一掷,因为如果他失误没有拿到保送资格,一个月对高考前的学习影响是非常大的。现在,拿到了保送,之前有高考压力的学生就可以放心的准备市选、省选最终打进全国赛了。但是,这种例子以后就很难有了。最厉害的高三学生,要放弃几个月时间,从市选到省选再到入选集训队,最终吃到保送资格那颗定心丸。这几个月对学习的影响,足以让高三学生提心吊胆。谁还敢去?太危险了,没进怎么办?
不过,早有规定说高三不能参加NOIP全国赛,已经不会有人去冒险了。但是,数学竞赛、物理竞赛中,能打进国家队的大多还是高三的同学。
等取消保送了,没人敢去比赛,到头来最后去的都是高二的,大牛全部埋头准备高考去了,这不是我们想看到的。
除非,有绝世大牛在高二进集训队拿到保送,然后在高三慢慢玩。此等绝世牛人毕竟不多见。
这么一提高门槛,肯定没人敢再把竞赛当成高考之外的另一条路了。但许多学生都怕了,不去玩竞赛了,却是件坏事。
也许,他们本来也想打压一下学生的竞赛热情吧。
以后奥班学生都不知怎么办好了。毕竟,那么多人都进国家集训队很不现实,更多人一定会侧重于平常的主科学习而弱化竞赛科目。
学校早就在改变政策了。也许,去年的取消直升制度是学校提前知道了政策改变之后在调整初中学生的教学方向。下以届奥班他们上高一后会怎么安排自己的学习呢?我们无法想象,只能庆幸自己早生了一年。
之前不知是谁曾经半开玩笑的预言过,我们一定会成为后人无法超过的最强大的奥班。现在,预言很可能因为政策的改变而成真,我却丝毫不觉得高兴。想起班上“振兴奥校”的口号,高一1需要干的还有很多很多。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