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私不值几块钱

前段时间的几件事情构成闭环,成了一出闹剧,我觉得有必要记一下。

  • 为了获取免费的中药和口罩,爱国留学生毫无顾忌的把自己的个人信息给了自己十分信任的真的中国大使馆
  • 领事馆官员想当然的把信息打包全都给了华人外卖软件,让他们负责投递,顺便打广告
  • 华人外卖软件可能996劳资纠纷,程序员愤然跑路,导致用户数据泄漏,所有人都可以下载
  • 假的中国大使馆开始挨个打电话给留学生

觉得好笑之余,我也在思考,自己的隐私到底值多少钱?

一方面,为了不让一些网站知道过多我的个人信息,我会花一些时间和金钱来用一套完全虚拟的身份与那些网站交互。有些事情成本很低,比如收快递时用不同的名字;有些事情成本稍高,比如维护单独的手机号和不同名字的支付方式。在“花钱”方面,保护隐私预算还是很高的。

但是另一方面,商家却经常用各种优惠来购买用户的隐私。从维护各种会员信息获取优惠,到要求用户下载手机应用来打开优惠券,都是如此。用各种薅羊毛技术看似是利用好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价格歧视,把自己放在了支付意愿较低的客户群,但实际上卖了不少自己的隐私;比如麦当劳就要求我必须提供GPS权限。诚然,只花五折甚至三折就能吃上同样的快餐是很爽,但这每月又能省多少钱?为了“省钱”,隐私一下就被放弃了。

所以,在花钱和省钱两个方向上,隐私的定价是不一样的。其实这也符合心理学领域早有的结论,省一块钱给人的满足感远大于多赚一块钱。以后我得多用自己在花钱方向对隐私的定价来反省自己的各种省钱行为。

回到文章开头的例子,中国大使馆一直鼓励留学生去他们的网站上填写自己的个人信息,估计在乎隐私的人是不会填的。一个健康包的成本不到五块钱,所以这些留学生的姓名地址电话邮箱学校专业等等所有信息,价值不是零,但是也就值几块钱吧。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Powered by WordPress. Design: Supermod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