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高考时
拖延越发严重,也已经很久没空写随笔了。
每年六月,当我在感怀自己又老去一岁时,身边的许多人都在回忆自己逝去的高三时光。身边公共服务对考生的特殊待遇,加上社会上对作文题轰轰烈烈的讨论,高考俨然已经成了整个社会的一场狂欢。
而我也无意间发现,它对我的影响要远远小于对其他人的影响。有人多年之后仍然笼罩在考试的阴云之下,甚至会做高考相关的噩梦;也许这得算某种创伤后应激障碍症。幸而我对它的回忆依然停留在最后一科提前半小时交卷、走出考场碰到第一个走出去的陈梓桐。
不过,让我觉得惊讶的是,原本以“不在意具体课程具体分数”为傲的自己,也陷入了单一评价标准的怪圈。具体情况是,我开始对未来患得患失,把被国外名校录取视作另一次高考;而被好学校拒绝(可以类比为拿不到高分)没啥所谓,但被所有学校拒绝(类比为连本科都上不了)的阴云总是驱赶不散,笼罩在每天的学习生活上空。最近惊闻一位我们都很钦佩的学长被四大名校全拒,成为失学儿童,越发让自己开始担忧。
更可怕的是,我偶尔会想着“这个研究虽然有意思,但来不及发出来/发不出好成果,对升学没什么影响,还是不要浪费时间搞了”。这,和高三阶段时说跟高考成绩无关的事都通通不做有什么本质区别?
也许,这才是我终究躲不过的一次应试。
发表回复